欢迎访问诺恩斯服装网
服装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装资讯 >

海澜之家遇困境,欲打造中国版优衣库,却沦为中国版Zara

来源:诺恩斯女装网 时间:2020-07-02 17:09 浏览
  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红利和消费市场巨大,很多外企都把中国市场视为香饽饽,走在大街小巷,我们会发现诸多外国品牌。从吃穿到住行,都能见到外国品牌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商开始崛起,而且国内的本土品牌也在发力,这让外企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单说“穿着”领域,就有很多国外品牌非常有名,不管是优衣库还是Zara,亦或者是HM,这些外国服装巨头以前在中国市场中的表现都非常好。然而这只是以前,现在除了日本的优衣库依旧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外,HM和zara在中国市场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快”曾经是Zara的必杀技,Zara的快速设计、生产与外包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行业标杆,是这个西班牙服装品牌快速扩张、取得全球翘楚地位的推动力。但是在快时尚品牌关店潮如暴雨般袭来的今天,Zara业绩增速大幅放缓。遇到了巨大困境,它能否撑住还是未知数。

海澜之家遇困境,欲打造中国版优衣库,却沦为中国版Zara
 
  其实不光是外国服装品牌遇到了困境,就连一些本土品牌也没能撑过服装行业的寒冬,比如专注于男性服装的海澜之家,如今的它也是处于寒冬之中。
 
  海澜之家非常有名,它的“男人的衣柜”广告词也是家喻户晓,海澜之家定位中高端品牌,质量好,价格适中,深得消费喜爱。在以前的时候,海澜之家的生意非常火爆,几乎每家店里都有很多顾客,而当时的海澜之家也想走优衣库的路线,还欲打造成中国版的优衣库,但是随着口碑的不断下降,它的销量的持续下滑,如今已经沦为中国版Zara。百亿市值的服装巨头,如今却嘘声一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这一切都要从海澜之家的创始人周建平说起。
 
  周建平创建了海澜之家,并赋予了它独特的营销模式。一开始,他打算把海澜之家打造成“中国版优衣库”。1988年,28岁的周建平带领18名工人,以30万元存款创办了江阴市新桥第三毛纺厂。他发现精纺的市场需求很大。但全国毛纺企业却鲜有人问津这门新生意。周建平意识到这是一个发展的好时机,于是他果断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将厂子的战略转投精纺。
 
  2001年,周建平把毛纺厂更名为海澜集团,海澜之家从此走上了辉煌的道路。其实,周建平在真正开始确立海澜家的定位时,曾赴日本进行考察。当时,他被优衣库类似的营销方式所吸引。当时优衣库在中国还不是特别受欢迎,周建平首先借用“自助购买法”,将其带入中国服装市场。优衣库在中国的业务也在不断扩大。而海澜之家虽模仿优衣库,但是业务规模却没办法跟优衣库相比。自周建平将企业交给儿子周立宸后,不仅市值蒸发了上百亿元,甚至离周建平的“千亿元”目标越来越远。
 
  为了能让海澜之家火起来,公司也是请了不少明星为其代言,试图把品牌年轻化、是上海和新潮化。但是这依旧没能让海澜之家成为中国第二个优衣库。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海澜之家之所以业绩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海澜之家把生产外包出去了,走的是轻资产模式,这就导致在服装产业上的利润被分割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创始人周建平对企业不上心才导致的。他现在把大多心思都用到了马术上,而不是发展企业。
 
  如今,海澜之家的困境更大了,不仅被电商经济冲击,很多新潮品牌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且海澜之家虽然主打男性服装,但是其服装的款式相比于其他时尚品牌也显得有些老土,这都是海澜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海澜之家的未来依旧是一个谜。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