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诺恩斯服装网
服装设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装设计 >

服装设计生产缝纫工艺流程分享

来源:诺恩斯女装网 时间:2021-03-30 17:14 浏览
  缝纫是把服装材料按照设计的款式拼接成成品服装的工序。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大致为: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服装设计生产缝纫工艺流程分享
 
  准备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裁剪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图片
 
  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
 
  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
 
  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
 
  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
 
  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
 
  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
 
  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
 
  缝制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决定缝制质量的因素有:缝纫线的选择、缝纫针的选择、线迹的选择、针迹密度的选择、缝份量的选择。图片
 
  1、缝纫线
 
  缝纫线主要用于缝合各种服装材料,兼有实用与装饰双重功能。缝纫线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缝纫效率,且影响所缝服装和制品的外观质量及加工成本。
 
  缝纫线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原料分类法,包括天然纤维缝纫线、合成纤维缝纫线及混合缝纫线三大类。
 
  (1)天然纤维缝纫线
 
  A、棉缝纫线:以棉纤维为原料经炼漂、上浆、打蜡等工序制成的缝纫线。强度较高、耐热性好,适于高速缝纫与耐久压烫,缺点是弹性与耐磨性较差。它又可分为无光线或软线、丝光线和蜡光线。棉缝线主要用于棉织物、皮革及高温熨烫衣物的缝纫。
 
  B、蚕丝线:用天然蚕丝制成的长丝线或绢丝线,有极好的光泽,其强度、弹性和耐磨性能均优于棉线,适于缝制各类丝绸服装、高档呢绒服装、毛皮与皮革服装等。我国古代常用蚕丝绣花线绣制精美的装饰绣品。
 
  (2)合成纤维缝纫线
 
  A、涤纶缝纫线:是目前主要的缝纫用线,以涤纶长丝或短纤维为原料制成。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缩水率低、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主要用于牛仔、运动装、皮革制品、毛料及军服等的缝制。这里须注意的是,涤纶缝线熔点低,在高速缝纫时易熔融,堵塞针眼,导致缝线断裂,故不适合过高速度缝合的服装。
 
  B、锦纶缝纫线:锦纶缝纫线由纯锦纶复丝制造而成,分长丝线、短纤维线和弹力变形线三种,目前主要品种是锦纶长丝线。它的优点在于强伸度大、弹性好,其断裂长度高于同规格棉线三倍,因而适合于缝制化纤、呢绒、皮革及弹力等服装。锦纶缝纫线更大的优势在于透明缝纫线的发展,由于此线透明,配色性较好,因此减少和解决了缝纫配线的困难,发展前景广阔。不过限于目前市场上透明线的刚度太大,强度太低,线迹易浮于织物表面,加之其不耐高温,缝速不能过高,现主要用作贴花、摞边的缝制,而没有用于合缝。
 
  C、维纶缝纫线:由维纶纤维制成,其强度高,线迹平稳,主要用于缝制厚实的帆布、家具布、劳保用品等。
 
  D、腈纶缝纫线:由腈纶纤维制成,主要用作装饰线和绣花线,纱线捻度较低,染色鲜艳。
 
  (3)混合缝纫线
 
  A、涤/棉缝纫线:采用65%的涤和35%的棉混纺而成。兼有涤和棉两者的优点,既能保证强度、耐磨、缩水率的要求,又能克服涤纶不耐热的缺陷,对高速缝纫适应。适用于全棉、涤/棉等各类服装。
 
  B、包芯缝纫线:以长丝为芯线,外包覆天然纤维而制得的缝纫线。其强度取决于芯线,而耐磨与耐热取决于外包纱。因此包芯缝纫线适合于高速缝纫并且缝迹高强的服装。
 
  此外缝纫线还可按卷装形式分成线圈、线管、线轴、线团、线球等;按用途分为缝纫用线、刺绣用线、工业用线等。
 
  评定缝纫线质量的综合指标是可缝性。可缝性表示在规定条件下,缝纫线能顺利缝纫和形成良好的线迹,并在线迹中保持一定机械性能的能力。可缝性的优劣将对服装生产效率、缝制质量及服用性能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缝纫线的等级划分为一等品、二等品和等外品。为了使缝纫线在服装加工中有最佳的可缝性,取得令人满意的缝纫效果,正确选择和应用缝纫线是十分重要的。缝纫线的正确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面料特性相配伍:缝纫线与面料的原料相同或相近,才能保证其缩率、耐热性、耐磨性、耐用性等的统一,避免线、面料间的差异而引起外观皱缩。
 
  (2)与服装种类相一致:对于特殊用途的服装,应考虑特殊功能的缝纫线,如弹力服装需用弹力缝纫线,消防服需用经耐热、阻燃和防水处理的缝纫线。
 
  (3)与线迹形态相协调:服装不同部位所用线迹不同,缝纫线也应随其改变,如包缝需用膨松的线或变形线,双线线迹应选择延伸性大的线,裆缝、肩缝线应坚牢,而扣眼线则需耐磨。
 
  (4)与质量价格相统一:缝纫线的质量与价格应与服装的档次相统一,高档服装用质量好、价格高的缝纫线,中、低档服装用质量一般、价格适中的缝纫线。
 
  一般缝纫线的标牌上都标有缝纫线的等级、使用原料、纱支细度等,有助于我们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缝纫线。缝纫线标牌通常包括四项内容,按顺序排列:纱线粗细、色泽、原料、加工方法,可用“60/2X3白涤纶线”的形式表示。各种质地面料的标准缝线一般如下:
 
  丝绸、毛、丝/合成纤维、毛/合成纤维、以丝和毛为主的混纺交织布一般用丝线、涤纶线。
 
  棉、棉/合成纤维、以棉为主的混纺交织布一般用棉线、棉/涤纶线。
 
  上述质地以外的面料一般用涤纶线、棉/涤纶线。
 
  2、缝纫针
 
  缝纫机针又称缝针、机针,是主要的成缝构件,它的作用是带线穿刺面料,在回升时形成线环以便成缝器钩取线环,最终形成线迹。缝针可用“型和号”加以分类,不同面料应选用不同型号的缝针。
 
  (1)针型:选择缝纫针的决定性因素是针尖(针头)的形状。根据针尖的形状,缝针可分为尖头针、圆头针及切割针。一般梭织面料选尖头针,针织面料选圆头针,动物熟皮及其它较为结实的物料如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泡沫等材料选切割针。
 
  梭织布的结构使其不易因为布中一股线被车断而使断面继续扩大,所以梭织面料可选用尖头针来缝制,这样可以使得缝纫阻力减小,机针温度不容易过高,从而有利于提高缝纫速度。但亦可以用小圆头来缝制,目的是靠针点的小圆球触及纤维时滑至纤维的左右两边的原理,不会将纱车断而破坏,这样可使衣服更耐穿,但也会使车完时线迹不是很直,对很薄的梭织车缝也因阻力的增加而容易打皱,另外若梭织布中有弹性纤维,在选用上也要以圆头针为主。
 
  针织布在编织的结构上与梭织布不同,若车缝的过程当中车断了其中一股纱,则因此而形成的空洞将逐渐扩大(针织品的脱散性),所以选用上不论是否有弹性材料,一定要选用圆头针,针织网眼越大圆头选择就越大,以免发生钩丝。这里有一个简易的方法可供参考,也就是针尖球点的大小大约为纱线直经的0.8~1.3倍时,是针点与纱线较为适合的搭配。风琴机针圆头针一般分S、J、Q、B、U、Y型,对应不同的面料,分别采用适宜的针型。
 
  S圆头,小圆头,适用于高支数的轻薄型面料;
 
  J圆头,普通小圆头,比S圆头稍大,应用于普通面料,针头是针杆粗细的1/10;
 
  Q圆头,特小圆头,是风琴机针中最小的圆头针,适合包缝和刺绣;
 
  B圆头,中圆头,针头是针杆粗细的1/5,适合低支数的针织面料;
 
  U圆头,大圆头,针头是针杆粗细的1/3,适合网状面料缝纫;
 
  Y圆头,特大圆头,针头是针杆粗细的1/2,适合缝制网眼较大的特殊针织面料。
 
  缝制动物熟皮及其它较为结实的物料如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泡沫等材料时,由于它们并非由纤维或纱线所组成,难以单靠针尖把针孔四周的结构物迫开而让针线通过,需要一些较锐利的边缘在缝制物上切开一个小洞以便针顺利通过,因此动物熟皮针尖又称为切割针尖。动物熟皮针尖的选择,须取决于线迹的种类、针迹密度、缝制物的重量和种类等各项因素,常见的有横切刀型(捻尖型)、直切刀型(方尖型)、左斜刀型(反狭边型)、右斜刀型(狭边型)、三角型与方型六种。
 
  横切刀型(捻尖型)针尖:横切面呈凸面形状,其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成90°直角,适合薄至中等厚度的动物熟皮及类同的平面组织材料,并用于缝制较细密的线迹,适合高强度缝纫场合。
 
  直切刀型(方尖型)针尖:外型与横切刀型相同,但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平行,适合于薄至中等厚度的动物熟皮及类同的平面组织材料,用于缝纫针迹笔挺并且线拉得很挺的场合。由于其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相符,如果线迹密度太大会导致切割口进一步被撕裂,所以这种针尖仅适用于线迹密度较小的线迹,不适宜选用高针迹密度。
 
  左斜刀型(反狭边型)针尖:横切面也呈凸面形状,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成45°角,可用于各类动物熟皮及类同的平面组织材料。左斜切刀型针尖的机针用于生产带笔挺缝线的针迹,具备直刀的外观效果,却又能够适合高密度针迹。
 
  右斜刀型(狭边型)针尖:与左斜刀型类同,但切割方向与缝纫方向成135°角。
 
  三角型针尖:横切面呈三角形,由于具有极佳的穿透能力,所以适用于厚或坚固的动物熟皮材料的缝制,在各类针尖中,采用三角形针尖对物料的破坏最大,特别是强度方面的毁伤。
 
  方型针尖:横切面成正方形,适用于缝制一些组织结构较松散的组织,其针尖对材料的破坏能力与三角型针尖相仿。
 
  切割针尖类机针可以有效地降低缝制时作用于机针的穿透阻力,在缝制动物熟皮及相关物料时,一般都选用此种机针,但当动物熟皮与布料缝合在一起时,一般选用圆头针,如欲选用刀针必须确定机织或针织布料是否会被刀针切开。
 
  (2)针号:缝针的粗细以号数来区别,粗细程度随着号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粗,针号常用的有三种标示方法:
 
  ①公制:以百分之一毫米作为基本单位,量度针身直径,并以此作为针号。
 
  ②英制:与公制相仿,只不过它是以千分之一英寸为基数。
 
  ③胜家系统:只是一个代号,号数越大,针的直径就越大,胜家系统针号是我国最为常用的针号标示方法。
 
  缝制不同的面料要选用不同号数的机针。一般薄型面料选用的针号小,厚型面料选用的针号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针号,所代表的机针长度和直径不同。厚型面料需要更长更粗的机针,薄型面料需要更细更短的机针。不同的针号的机针,除了机针粗细的差异,针孔大小、针槽长度也有差异,因此在缝纫线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配合关系。机针的针号与所适用的面料类型一般如下:
 
  5-6号电力纺、贡缎
 
  7-8号电力纺、贡缎、双绉
 
  9-10号薄纱、上等细布、塔夫绸、细麻纱、贡缎、双绉、乔其纱、巴厘纱
 
  11-12号锻类织物、薄麻布、薄棉布、亚麻布、全毛薄纺织品
 
  13-14号粗布、卡其、女衣呢、天鹅绒、法兰绒、灯芯绒、牛仔布
 
  15-18号粗花呢、拉绒织物、长毛绒、涂塑布、帆布、粗厚棉布、灯芯绒
 
  19-21号帐篷布、防水布、毛布、厚绒布、大衣呢、树脂处理织物
 
  3、线迹
 
  线迹是缝纫机机针在每次刺过缝料时,由一根或多根缝线自连、互连或交织在缝料上而形成的一个单元,若干连续的线迹则构成服装的缝迹。服装加工中,缝线按一定规律相互串套联结配置于衣片上形成牢固而美观的缝迹,线迹可基本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锁式线迹:亦称穿梭缝迹线,由二根缝线交叉联接于缝料中,缝料的两端呈相同的外形,其拉伸性、弹性较差,但上下缝合较紧密。直线形锁式线迹是最常见的缝合用线迹,由于用线量较少,拉伸性较差,常用于两片缝料的缝合,如缝边、省缝、装袋等。
 
  (2)链式线迹: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二根缝线串套联结而成。单根缝线的称单线链缝,其优点是单位长度内用线量少,缺点是当链线断裂时会发生边锁脱散;双根缝线的线迹称为双线链缝,是由一根针线和钩子线互相串套而成,其弹性和强力都较锁式线迹为好,同时又不易脱散。单线链式线迹常用于上衣下摆、裤口缲缝、西服上衣的扎驳头等;双线链式线迹常用于缝边、省缝的缝合,裤子的后缝和侧缝、松紧带等受拉伸较多受力较强的部位多用双线链式线迹缝合。
 
  (3)包缝线迹:是由若干根缝线相互循环串套在缝料边缘的线迹,根据组成线迹的缝线多少而称呼其名(单线包缝、双线包缝…六缝包缝)。其特点是能使缝料的边缘被包住,起到防止面料边缘脱散的作用。当缝迹受拉伸时,面线、底线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因而缝迹的弹性较好,故被广泛用于织物的包边。三线包缝和四线包缝为最常用的服装的包边。五线包缝和六线包缝又称为“复合线迹”,由一个双线包缝同三线包缝或四线包缝线迹组合而成,其最大特点是强力大,可同时进行合缝和包缝,从而提高缝迹的密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
 
  (4)绷缝线迹:由两根以上针线和一根弯钩线相互穿套而成,有时在正面加上一根或二根装饰线。绷缝线迹的特点是强力大,拉伸性好,缝迹平整,在某些场合(如拼接缝)也可起到防止织物边缘脱散的作用。滚边、滚领、折边、绷缝拼接和饰边等处常用绷缝线迹,这样既有很高的强力和弹性,又能使线迹平整。
 
  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面料和不同服装部位选用不同的缝迹,在衣服不易拉伸的部位(像袖口、兜边、钉商标等)可以使用弹性小的锁式线迹;经常受拉伸的部位要选用弹性好的链式缝迹;弹性大的面料要选用弹性好的缝迹。一般梭织服装应用锁式缝迹较多,而针织服装以应用链式缝迹为主。
 
  4、针迹密度
 
  针迹密度是指针脚的疏密程度,以露在布料表面3cm内的缝合数来判断,也可用3cm布料内针孔数来表示。针迹密度对服装接缝处的外观平直性影响很大,针迹越密、面料越稀薄则服装接缝处皱缩就越严重。所以服装缝纫时针迹密度的选择要根据所使用面料的厚薄稀密程度而定,在适当的线迹密度范围内,提高线迹密度可以提高服装的接缝质量。针迹密度还取决于用来缝制的缝纫线的粗细,缝纫线越粗,针迹密度就要适当降低。服装加工中标准的针迹密度一般如下:
 
  缝合方式的类别运针数
 
  直线缝锁缝(外衣)13~15针
 
  直线缝锁缝(中衣)15~17针
 
  联锁缝12~13针
 
  包缝13~14针
 
  包缝锁边8针
 
  手工缭缝(翻边缭里边)3~4针
 
  手工缭缝(缭明缝)7~9针
 
  5、缝份
 
  缝份是在制作服装过程中缝进去的部分,是缝合衣片时在缝线外侧预留的边,俗称缝头或做缝、止口。缝份要根据面料的结构、接缝所处的部位及面料缝合的缝型来确定。
 
  ①按照布料厚薄的区别可划分薄、中、厚三种放缝量,薄型面料的服装纸样放缝量一般为0.8CM、中型为1CM、厚型为1.5CM,结构疏松的面料在缝制时缝份要多放一些。
 
  ②接缝弧度较大的地方放缝要窄,如袖窿、领窝线等处,因为弧度问题,缝份太大会产生起绉褶。生产上纸样的放缝设计尽可能整齐划一,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标准,所以衬衫领子和领窝线的放缝还是为1CM,缝制后统一修剪领窝线为0.5CM,既可以使领窝圆弧部位平服又可以避免因布料脱散而影响缝份不足。服装受力大的部位放缝要宽些,如西裤后片的放缝,后中线部位所加的缝份为2-2.5CM;上衣的背缝、裙子的后缝应比一般缝份稍宽,一般为1.5-2cm,以利于该部位的平服;上身的前后侧缝可加1.5CM等。
 
  ③不同的缝合方式对加缝份量有不同的要求。如平缝是一种最常用的、最简便的缝合方式,其合缝的放缝量一般为0.8-1.2CM,对于一些较易散边、疏松布料在缝制后将缝份叠在一起锁边的常用1CM;在缝制后将缝份分骨的常用1.2CM。对于服装的折边(衣裙下摆、袖口、裤口等)所采取的缝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锁边后折边缝,二是直接折边缝。锁边折边缝的加放缝即为所需折边的宽,如果是平摆的款式夏天上衣一般为2-2.5CM,冬衣为2.5-3.5CM,裤子、西装裙一般为3-4CM,有利于裤子及裙子的垂性和稳定性,如果是有弧度形状的下摆和袖口等一般为0.5-1CM;而直接折边缝一般需要在此基础上加0.8-1CM的折进量。对于较大的圆摆衬衫、喇叭裙、圆台裙等边缘,尽可能将折边做的很窄,将缝份卷起来作缝即为卷边缝,卷成的宽度为0.3-0.5CM,此边所加的缝份为0.5-1CM。如果是很薄的而组织结构较结实的可考虑直接锁密珠作为收边,也可作为装饰。牛仔裤的侧缝、内缝和后幅机头驳缝常用的缝合方式是包缝的做法,这一包缝做法的好处是耐用性强,所加的缝份需要注意前幅包后幅还是后幅包前幅、后幅包机头还是机头包后幅,一般缝份为1.2CM,但是实际生产所用的缝份有所不同。
 
  服装缝制加工时,缝线、机针、线迹、针迹密度、缝份等参数要根据面料品种、面料性能、服装结构、线缝位置和外观设计要求等参数合理确定。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求规整美观,不能出现不对称、扭歪、漏缝、错缝等现象。条格面料在缝制中要注意拼接处图案的顺连,条格左右对称。缝线要求均匀顺直,弧线处圆润顺滑;服装表面切线处平服无皱痕、小折;缝线状态良好,无断线、浮线、抽线等情况;重要部位例如领尖不得接线。缝份要适合于所用的材料(面料、里料)和缝合形式(缝迹),折边缝的不能有斜裂现象。折边量要适合于所用的材料(面料、里料);折边量要均匀一致,平整;下摆的面料和内料的折边量要相配。要用工艺要求的与面里料、缝线、缝迹相符合的针迹密度进行缝制。各部位要缝制良好,面线与底线宽紧需相配,缝线牵紧、止口缝迹宽窄、缝迹开始与结尾要一致,缝纫机送布齿的痕迹不能留在衣片上。
 
  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半成品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为睡孔和鸽眼孔。睡孔普遍用于衬衣、裙、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类上。锁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扣眼位置是否正确。
 
  2、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
 
  3、扣眼开口是否切好。
 
  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
 
  钮扣的缝制应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否则会因扣位不准造成服装的扭曲和歪斜。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厚型面料服装上钉扣绕线数是否充足。
 
  整烫
 
  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
 
  2、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
 
  3、利用“归”与“拔”等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伸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影响织物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好各种织物的熨烫温度是整理成衣的关键问题。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则会把衣服熨坏造成损失。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还要受到接触时间、移动速度、熨烫压力、有无垫布、垫布厚度及水分有无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表是各种纤维熨烫时的参考温度(℃)。
 
  类别:垫湿布熨烫垫干布熨烫直接熨烫
 
  羊毛200~250 185~200 160~180
 
  棉220~240 195~220 175~195
 
  麻220~250 205~220 185~205
 
  丝200~230 190~200 164~185
 
  涤纶195~220 185~190 150~170
 
  锦纶6 190~220 160~170 125~145
 
  锦纶66 190~220 160~170 125~145
 
  腈纶180~210 150~160 115~135
 
  氯纶--80~90 45~65
 
  丙纶160~190 140~150 85-105
 
  整烫中应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
 
  1、因熨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服装表面的极光和烫焦现象。
 
  2、服装表面留下细小的波纹皱折等整烫疵点。
 
  3、存在漏烫部位。
 
  成衣检验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款式是否同确认样相同。
 
  2、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工艺单和样衣的要求。
 
  3、缝合是否正确,缝制是否规整、平服。
 
  4、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是否正确。
 
  5、面料丝缕是否正确,面料上有无疵点,油污存在。
 
  6、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
 
  7、整烫是否良好。
 
  8、粘合衬是否牢固,有否渗胶现象。
 
  9、线头是否已修净。
 
  10、服装辅件是否完整。
 
  11、服装上的尺寸唛、洗水唛、商标等与实际货物内容是否一致,位置是否正确。
 
  12、服装整体形态是否良好。
 
  1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
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